栏目分类
转自:贵州日报



黄军张晓鸣
2025年5月1日,我省全面入汛,9月30日出汛。
汛期内,我省极端天气事件多发,险情灾情重,遭遇历史罕见的严峻防汛考验。我省坚持预防为主、防抗救结合,通过风险隐患排查治理、监测预报和预警叫应、应急处置等全链条举措,构建起坚实的防汛安全屏障,成功应对13轮强降雨天气过程,全力战胜都柳江流域特大洪水。截至汛末,全省塘库蓄水381亿立方米,创历年新高,最大程度降低了灾害损失和影响,为全省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,用实际行动践行了“人民至上、生命至上”的理念。
■未雨绸缪织密防汛抗旱“安全网”
防汛抗旱,预防是关键。我省未雨绸缪,把各项准备工作做细做实,在面对灾害时做到心中有数、应对有方。
省委、省政府高位推动防汛抗旱工作,通过批示调度、专题部署强化落实。我省印发年度工作要点,召开全省防汛减灾新闻发布会,动员部署防汛减灾工作。制定包片帮扶指导工作方案,推动形成省、市、县、乡、村逐级包保的防汛抗旱责任体系,调整各类防汛责任人8.6万余名,实现责任落实全覆盖。
完善预案、开展演练、前置物资……我省提前做好防汛保障。汛前,组织修订《贵州省防汛抗旱应急预案》,全省修订各类防汛抗旱应急预案6897个,开展演练1883场,培训1328期,前置物资装备2.8万余件,盘点维护价值7.4亿元物资装备470余万件,为防汛抗旱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全面排查,消除风险隐患于萌芽。省防汛抗旱指挥部牵头制定《汛前风险隐患排查整治专项方案》,紧盯山塘水库、行洪河道、山洪危险区、地灾隐患点、公路铁路沿线、野外施工项目、城市地下空间等重点区域部位,组织专业技术力量下沉一线,开展“横向到边、纵向到底”拉网式排查,建立隐患清单,逐一闭环整改。共组织排查隐患1.4万余条并落实整改措施。省委督查室采取“四不两直”方式深入9个市(州)开展防汛减灾专项督查,各级纪检监督机关靠前开展专项监督检查,确保工作落实到位。
■协同联动筑牢防汛抗旱“铜墙铁壁”
面对复杂多变的汛情旱情,各部门协同联动,形成合力精准发力,构建起全方位、多层次的防汛防灾体系,有效应对各种挑战。
今年汛期,我省坚持“一日一会商、一日一研判”,省防汛抗旱指挥部组织气象、水利、自然资源、交通、文化旅游等多部门会商15次,分析研判灾害形势,部署防范应对措施。
监测预警是防汛的“前哨”。提前向市、县、乡、村防汛责任人发布防汛预警短信78.8万余条,在贵州电视台发布预警信息40次,启动省级防汛应急响应13次。
联合值守,滚动会商研判。响应期间,水利、气象、自然资源等多部门到省应急厅联合值守,滚动会商研判,第一时间调度处置,确保险情早发现、早处置、早管控。同时向强降雨地区派出40余个工作组,帮助指导防汛抗洪抢险救灾等工作。
创新机制,打造工作闭环。我省持续创新强降雨防范应对工作机制,形成“有预警、有叫应、有行动、有反馈、有核实”的工作闭环。
叫应叫醒,跟踪精准调度。创新推出的防汛调度令成为防汛的“制胜利器”。今年以来,省防汛抗旱指挥部12次发出防汛调度令,召开视频调度会50余次,电话抽查调度叫应市、县、乡党政相关负责人和村(社区)负责人1000余次,第一时间将最新气象预报传递到基层末梢,提醒做好干部下沉、预警响应、转移避险等工作。
果断转移,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。提前组织转移危险区群众24.08万人次,紧急安置9.17万人次,累计临时停产矿山企业、停景区项目、停工企业及在建项目1万余个,最大程度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。
■抢险救灾彰显为民情怀与担当
面对严重的汛期险情,我省全力抢险救灾,迅速恢复灾区秩序。
洪峰过境时,省领导坐镇指挥、深入一线督导,各级党委、政府主要负责人靠前调度,省防汛抗旱指挥部成员单位履职尽责,及时组织群众避险转移,落实临时防范措施,形成党政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。
都柳江流域发生特大洪水后,我省紧急调拨应急抢险救灾物资3.8万余件,紧急调派抢险救援力量6000余人、通信无人机2台、大型抢险排涝装备3000余台(套),迅速高效开展抢险救援。
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官兵闻令而动,立即展开抢险救灾行动,累计出动9200余人次、大型机械90台次,组织民兵1.4万余人次,参与人员搜救、群众安置、道路抢通、物资搬运、清淤消杀等任务。与此同时,社会各界力量也纷纷加入到抢险救援中来。
在黔东南州榕江县,洪水退去后,县城迅速开展清淤工作,7月1日晚,被洪水摧毁的“村超”球场灯光重新点亮,居民生产生活逐步恢复正常。
在灾后恢复重建方面,今年以来,省应急厅联合省财政厅争取中央自然灾害救灾资金2.05亿元、中央救灾物资1.5万件,全力保障受灾群众基本生活,支持受灾地区恢复重建。
坚持问题导向,全面复盘总结。制定印发《贵州省城市(镇)防洪排涝协同联动机制》,细化明确各单位职责。都柳江流域特大洪水灾害发生后,省防汛抗旱指挥部组织对都柳江流域特大洪水等灾害进行复盘总结,从监测预报、预警叫应、协同联动、物资调配、应急救援、救灾救助等方面进行复盘研究,查找短板,分析不足,不断提升防汛抗旱工作能力和水平。
下一篇:没有了
- 2025/11/19我省2025防汛工作交出硬核成绩单
- 2025/09/21本田中止纯电大型SUV开发,大幅放弃电车
- 2025/09/07细胞信号传导, 维系健康与疾病的“信息
- 2025/07/28解读《正当防卫》,证人都很可疑,彼此
- 2025/07/19学子之声 | 周韫卓: 太阳会落在同一片向

